气息找不到“支点”?三个训练快速学会
歌唱的动力源自呼吸,要得到良好的发声习惯,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呼吸方式和用力位置即气息支点。怎么找气息支点?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易懂的“三步练习”。
(1)寻找“胸腔点”;
(2)在“胸腔点”支持下练习各种简单的发音;
(3)在“胸腔点”支持下练习各种声母、韵母、声调、汉字及歌词的发音。
这三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则上,前两步要在正音前进行,第三步则与正音同步进行——可先学正音原理,然后用带有“胸腔点”的声音操练。
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一.寻找“胸腔点”
气息支点是发声时存在于人们意念中的各部分肌肉用力的目标和方向,找到了,发音时才能有的放矢。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先将胸腔吸足气,然后屏住呼吸,放松颈脖、肩膀部位的肌肉,将下巴微收。
这样你慢慢就能感受到胸口存在着一个聚焦的“着力点”,即大致在衬衫上方第二颗纽扣位置上的“胸腔气息支点”,简称“胸腔点”。
反复做以上动作,直至能熟练地找到“胸腔点”为止。
二.在“胸腔点”支持下练习简单的发音
这是连接气息运作和发声效果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分三步:
1.在感知到“胸腔点”的基础上,用在该支点处连续慢速“咳”出短促“e”音,体会胸腔点快速“开合”发音的运作模式。此步骤的操作要点为:
(1)意念中的气息走向应从下丹田(小腹处)至“胸腔点”;
(2)意念中“咳”的声音位置应在“胸腔点”,不可在喉部;
(3)“咳”的动作要短,训练屏气肌肉群的反应;
(4)操作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记忆“胸腔点”位置和操作状态的体会上;
(5)发音时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口腔共鸣。该环节的联系效果应从“质”“量”两方面来评价。“质”是指气息支点用力是否明确,声音是否短促、集中;“量”则指一口气能“咳”的数量(一般在掌握方法后,每口气能咳一百下左右)。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咳”时,加上音高变化。这里的“音高”是相对而言的,不用拘泥于某种准确的音程关系。学生刚开始时,可只在一个比较小的音程(如二度之内)里练习两个音,随着能力的增强可增加音的数量和音程的跨度。关键是不管音高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都需严格遵守第一步中的操作要点,始终要将意念中发声位置通过下丹田往上顶在“胸腔点”上,并体会随着音高往上,“胸腔点”张力加大的感觉。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将不同音高连起来,进行与戏曲中的“吊嗓”相似音高向上的滑音练习。其关键点与第二步相似,只是由原来的不同音高形成的“点状”变成了因连续变化而形成的“线状”。
三.“胸腔点”支持下练习具体的音
这时候起,你可以开始用“胸腔点”的支持来练习朗诵古诗词。古诗词本身含有的节奏、平仄、韵脚等音韵元素。在朗诵诗歌前,你先要练习组成汉字的音素,学习普通话的发音。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包括声、韵、调三方面,正音也包括这三方面。
以“胸腔点”为支持来练习声母时,你应特别注意阻气力量小、送气较多的声母,如“h”(例字:花、红)。避免发音时因阻力较小而将“胸腔点”的力量也“滑”掉的情况,那样会让高压强的气息支持直接落到声门上,不但音质会变薄、变干,而且声带也很容易疲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发这些辅音之前先做“胸腔点”的准备,把气流控制住,再发该声母。
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其中韵腹声音最响亮。因为在前一步骤中你以“e”韵母为基础来练习胸腔点,所以用“胸腔点”支持来练习韵母并不难,但是需注意在不同韵母转换和韵母发音过程中“胸腔点”支撑的连续性。
字调与音乐中的音高联系紧密,也是作曲、创腔的重要基础。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夸张地处理字调,将起伏念大,时值念长,这样就更能使语言的声调和乐音的音高自然衔接。在“胸腔点”支持下练习各种简单发音的第三步中,已感受到了用“胸腔点”支持控制滑动音高的办法,此时可用它来控制字调。在训练女声时,整体音高应该提高一些,力求触碰到“假声区”,为接下去的歌唱做准备。
你练习了“声母”“韵母”“声调”与“胸腔点”支撑力量的结合后,可正式进入用“胸腔点”支持,以古诗词为主要素材的汉字音节的进行。开始拼合时,语速要慢,要有有充分时间准备“声”“韵”“调”与“胸腔点”等各方面的因素。当用“胸腔点”练习两个、三个字组合无障碍时,可以开始将整句话都落在同一“胸腔点”支持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