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音乐艺考,钢琴考试曲目选择小技巧!
钢琴表演与考试是两回事,表演是演奏者的作品是被观众所欣赏的,没有一个参加音乐会的观众是报以挑剔的目的而去的。然而考试的本质是考官挑出考生的缺点和问题并进行扣分。在音乐专业艺术高考中钢琴科目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众多重复的、学生不能驾驭的、曲目过小的、节奏风格单一的、与考生条件(手指跨度、性格等)不符的、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千篇一律的考试曲目等等,这些因素会大大影响成绩。
小天举个例:
满分为100分,大致可以分配为:节奏(15分)、音准(15分)、速度(10分)、强弱(5分)、旋律颗粒性(5分)、演奏法标记(5分)、乐句表达(5分)、情感表达(5分)、手型(3分)、坐姿(3分)、肢体表达(3分)、音乐美感(3分)、个人音乐气质(3分)、进出场细节(2.5分)、着装(2.5分)
等等这些考察项目综合构成了评分的依据,要是其中一项达不到要求就被扣分,直至曲目结束或被中途叫停后,考官就会凭借以上问题给出考试成绩。所以钢琴考试是一个综合性质的考试,很多细节都是围绕钢琴曲而展开的,故此选择一首适合自身考试的曲子变得至关重要。
一、钢琴选曲应把握几个关键的要素: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乐曲
符合自己的性格,一定是自己听了就会感动的曲子。就像做事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不厌其烦、会主动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选曲前反复欣赏适合考试的示范曲,经过自己筛选后);
2、选择能够驾驭的难度
根据自身的基础与条件、离考试时间、每天能练琴的时间、自信程度等;在能驾驭的基础上,曲目的难度与分值是成正比的;
3、选择曲目长度适中的曲目
钢琴考试时间通常在2分钟左右,特殊情况会达到3-4分钟以上,故此曲目的结构应该比较紧凑,要在1-2分钟内能体现技巧、展露实力。故此在选曲时尽可能避免一些太长或反复太多的曲子、一些大量慢速抒情而和声单一的曲子、一些没有任何技巧而结构松散的曲子等;
4、选择手指条件能满足的曲子
(部分曲目会有九度、十度甚至更大的跨度,虽然有的音程或和弦可以用琶音代替,但那样做会影响曲子整体的表现力,同时暴露手指条件的缺陷);
5、选择容易考到的曲目
①考场出现频率最高的曲子
例如:《土耳其进行曲》、《悲怆》、《革命练习曲》、《牧童短笛》、《解放区的天》、《捉迷藏》、《采茶扑蝶》、《欢乐的牧童》、《纺织歌》、《牧民歌唱毛主席》、《水草舞》等等。出现频率高的曲子并不是不适合考试,而是考官在监考时听得太多,一旦技巧达不到、出现错音、错节奏、强弱处理、情感处理不到位就会引起考官的反感,故此要得到高分就会变得很难。因为面试时候,考官感性的一面会占主导地位。
②部分色彩很浓重民乐、歌曲或其他器乐改编曲
例如:二胡曲《二泉映月》、《放马曲》,手风琴《西班牙斗牛士》,歌曲改编曲《红头绳》、《啊,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北风吹》等等。钢琴曲中很多属于改编曲,并不是改编的曲子就不好听、就不能得到高分,而是很难将改编的曲子处理出原曲的韵味,从而使得曲子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通常钢琴考试的考官都是钢琴专业出生,他们更能接收钢琴原曲。
③旋律单一而又没有美感的曲子
有的曲子只有一个简单的旋律,反反复复以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和声展开;有的曲子为了表达指定的情绪而大量使用不协和音程与和弦,由于考官每天要听几百首考试曲目,原本就疲惫的考官,如何能接受一些重复啰嗦、让人心烦的曲子呢?
④情绪平缓,基本没有大起伏的曲子
考场通常都是一个严肃、安静的环境,评委很容易犯困,加上一首主题不明显、情绪平缓、结构松散的曲子,更是给评委雪上加霜。曲子结束后,分数也只能平平了。
总而言之,自选考试曲目要站在评委的立场来选择,因为钢琴考试评分是主观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扎实的钢琴技术、钢琴变现力才是得高分关键,合理的选曲只能是锦上添花。以上所述为小天多年来涉足音考总结的经验,只作学生选曲参考,不作定论。
二、选择钢琴曲前应该作充分的准备
1、钢琴作品欣赏
作曲家有肖邦、贝多芬、莫扎特、车尔尼、巴赫、舒伯特、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彪西、库劳、拉威尔、格里格、门德尔松、拉赫玛尼洛夫、圣桑等,及其中国钢琴作曲家贺绿汀、陈培勋、黎英海、刘福安、杜鸣心、周广仁、汪立三、王建中、殷承宗、储望华等的作品.
2、了解钢琴曲的体裁
练习曲(studio):专为练习乐器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19世纪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人加强了这种体裁的艺术性,使之成为音乐会上的正式曲目。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会练习曲"。
夜曲(nocturne):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它是一种形式自由的三段体器乐短曲,一般中段比较激昂,常有沉思、忧郁的特点。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旋律歌唱性很强,也有叫做交响诗的,是富於诗情的短交响乐。低音部的和弦伴奏配上高音部响出夜的寂静,奏出梦般优雅的旋律,所以叫做夜曲。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奏鸣曲(sonare):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前列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进行曲(march):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进行曲也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
船歌(barcarolle):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通常使用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
叙事曲(ballade):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
赋格曲(fugue):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赋格的结构与写法比较规范。乐曲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贯穿全曲的主要音乐素材称为"主题",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的称为"对题".之后该主题及对题可以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主题与主题之间也常有过渡性的乐句作音乐的对比。
创意曲(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波兰舞曲(polonaise):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波洛内兹或波洛涅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重音落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乐曲基本由二音部组成。所有终曲的结尾处都具有娇柔的女性特征。尽管这种舞曲总的来说充满阳刚之气,但却用了一个极为阴柔的标题“波罗乃兹”。
玛祖卡(Mazurka):波兰乡土舞曲,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重音位置多变、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前列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的奥别列克。
谐谑曲(scherzo):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谐谑”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
幻想曲(fantasia):一种即兴的器乐作品。作曲者可以随自己的幻想自由创作。乐曲具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特点,并富浪漫色彩。根据幻想曲的变化发展和乐曲的特点种形式自由洒脱、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
前奏曲(prelude):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般取材于剧中的音乐,在正场前使用。
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狂想曲(rhapsody):一种以歌谣乐句和自由形式谱成的短曲。狂想曲的名称源出于希腊文,原来的意思是用轩昂的语调朗诵的一段史诗。十九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一种感情奔放的幻想曲,常常取材于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的音调。
即兴曲(impromptu):是一种抒情特性曲。即兴是指创作动因的偶发性而言,类似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偶成”。《幻想即兴曲》是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所谓即兴创作,就是不预先把谱子写出来,而是在乐器上一面创作一面演奏。
变奏曲(partita):是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用于奏鸣曲和交响乐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器乐曲作品。将乐曲最初呈示的主题不断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有变化,变化可以产生在在和声、旋律、对位、节奏上,也可以由不同的配器方法在音色上求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主题变形,或叫“变奏”。变奏的次数不固定,可以变奏任意多次。
序曲(overture):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组曲(suite):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钢琴选曲是钢琴考试准备过程中的前列步,第二步是如何学好这些已经确定下来的曲子,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第三步将准备好的曲子带进考场,以稳定的发挥演奏出来。总体上说来,恰当的钢琴选曲是高考钢琴的良好开端,最终的成功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