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魅力主要从哪里体现?你知道吗
「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
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渊源,可追溯到上世纪初。
那时,受钢琴的发音装置所限,演奏的力量只能通过调音音栓才能得以控制。
此类钢琴的音色,音量变化缺乏灵活性,演奏中表现形式相对单一,远远达不到音乐元素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更无法实现期望中的演奏效果,因此,对演奏技巧的追求,也就无从谈起。
直至19世纪末,人们对音乐有了美学上的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钢琴的演奏技巧与钢琴音色的表现力也趋于多元化。
钢琴艺术家们终于可以用和音的色彩效果来描绘音色了,而不是只能通过连贯乐句的线条,或者不断调音才能抒发出内心情感,艺术家们的手指因此得到解放,演奏技术不断进步与提高。
随之而来的便是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印象主义音乐的最终风格因此形成,它是音效与音色整体结合的表现,与旋律无关。
艺术永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必然要立足于生活,着眼于现实。
生活永远都是最真实的,也最残酷,音乐作品一旦与姿态万千的生活相脱离,那么情感的表达必定苍白无力,空洞单薄。
就如同钢琴艺术家涅高兹说的那样,钢琴艺术的本质内涵,是声音的一种艺术形式,声音的色彩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中,让它的艺术价值得以呈现。
通过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从而表达出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音色,或强烈如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崩地裂,或温柔似水,甜美如蜜。
不仅如此,钢琴音色还能描绘出大自然中巧夺天工的奇观美景,壮美的瀑布,变幻多姿的云彩,巍峨的高山,静静的流水,都将在钢琴艺术家们的演奏中,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是钢琴音色的表现力,为音乐创造了无穷尽的想象空间。
如今,不光是钢琴的演奏技巧在提高,钢琴的调音技术同样在进步,钢琴的音乐元素已经越来越完善,钢琴的音色在专业的技术技巧,过硬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必然会更有表现力,表现形式也将更加多样灵活。
这就要求钢琴艺术家们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从各个方面去完善演奏技巧,从而塑造出更加优美动听的音色。
「钢琴独特的音色美」
多不胜数的乐器中,唯有钢琴获得了“乐器之王”的美誉。
它之所以能在音乐的世界王国中“称王”,是因为钢琴所拥有的独特的音色美,以及非凡的音色效果,这些都是其它乐器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优势。
钢琴共有黑白88个琴键,高,中,低三大音区,音域宽广,从最弱到最强的力度变化细致有序。
音色效果独特清晰,高低强弱层次分明,表现力极强,即使与一个完整的交响乐队相比,钢琴依然毫不逊色,它是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
所有的演奏技巧,几乎都能在钢琴中得以表现与应用。
它赋予钢琴艺术家们无限的创造力,让人们在艺术家极富感染力的演奏中,插上腾飞的翅膀,伴随或悲或喜,或急或缓,或轻灵或沉重的音色效果,在充满无限想象与幻想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钢琴艺术家们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细腻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无穷尽的,他们总能在演奏中,将每一串音符形象化,具体化,在心中幻想出壮丽的景色,生动的故事,然后以音色为载体,将心中所想所感,传递给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是钢琴音色,实现了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两者的感情,让听众与钢琴演奏家同悲同喜。
这便是钢琴艺术的价值,更是钢琴音色的魅力。
音乐作品通过钢琴演奏,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美,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元素将音乐作品的内涵美塑造成为完整的音色美。
这些音乐表现元素包括旋律,速度,调式,曲调,和声,调性,力度等等。
人们在钢琴音色的渲染下,心情得以放松,情绪得以调解,思维得以启发,获得精神的享受与心灵的慰藉。
钢琴音色之所以能够刺激人们的感官,是因为人所具有的一种初级灵感,它是对某些物理属性所产生的生理反应。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的愿望和想象是可以凌驾在现实之上的,故而会做出超越现实的,不可思议的行为。
就像贝多芬即便丧失了听力,但他仍然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钢琴音乐家,他仍然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人们在他的音乐作品和钢琴演奏中,仍然能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一切。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早已预示了钢琴未来的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正是因为许多钢琴作曲家持之以恒的创作,钢琴音色的多样化和规律性才被发掘出来,经过钢琴艺术家们的演奏,钢琴音色才会具有艺术的美感。
众所周知,钢琴属于键盘乐器,在琴锤对琴弦的敲击下,钢琴发出声音。
所以,钢琴声带有一定程度的颗粒性特点,这种特点使钢琴在跳音或连续弹奏时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钢琴演奏中,肢体的互相配合协调非常重要。
肢体的姿势,位置和力度都有严格要求,必须精准到位,特别是手臂和手腕的部分,不能太紧,要放松。
演奏时身心要投入,手指要灵活,如此才能弹奏出行云流水,松弛有度的钢琴音色,节奏才会充满动感,活力充沛,钢琴的颗粒性声音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突出钢琴独一无二的音色美。